还有报道认为:通过未知递质,由IFN-γ诱导的JAK能活化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的催化亚基p110。PI3K的活化导致下游PKC-8的活化,进而使STAT-1的ser727磷酸化,促进IFN-γ诱导的转录。PKC-δ作为STAT-1上ser727的磷酸激酶,通过介导促凋亡基因的转录,诱导凋亡,在IFN-γ的抗增殖、抗肿瘤特性中起重要作用。研究结果表明,不同PKC亚型的分布具有组织特异性,其他亚型的PKC如PKC-ε、PKC-θ也参与IFN-γ诱导的转录。除了促凋亡,PI3K还能促进IFN-γ诱导的小神经胶质细胞表达诱生型一氧化氨合酶(iNOS),促进单核细胞的黏附(孙曼妮,2007)。
4 在畜牧生产中的应用
自从γ-干扰素被人们发现、重组、构建、诱导、表达以来,人们对于它在各个方面的应用尤为关注。特别是γ-干扰素能在抗病毒、调节免疫应答和抗肿瘤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就决定了它的应用涉及范围广泛,除了与最前沿的、研究较为成熟的临床各科有着密切的关系外,在畜牧行业的应用也越来越重要。在诸多的研究中,γ-干扰素应用相对来说较为广泛,其制剂可用于预防与治疗多种动物疾病。γ-干扰素主要用于病毒性感染、肿瘤、免疫系统疾病的治疗,如对鸡新城疫、流感、鸡痘、传染性法氏囊病、马立克氏病、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的治疗。郑仲金等报道干扰素在治疗猪的高热血病、仔猪黄白痢、雏鸡急性新城疫、蛋鸡急性新城疫、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等畜禽病毒性病效果明显。IFN-γ对动物毒性小,高剂量仅有一般生物制剂的常见反应,抗原性很弱,可反复应用(郑仲金等,2007)。猪白细胞IFN对哺乳仔猪和断奶仔猪等病毒性腹泻或病毒、细菌混合感染引起的腹泻均有良好的预防和治疗效果(徐彦祥,2000)。重组羊IFN-γ在羊细胞上对衣原体有较好的抑制作用,猪重组IFN-γ能有效抑制VSV病毒的复制,重组奶牛IFN-γ对试验性大肠埃希菌引起的乳房炎具有较好的预防和控制效果(许金俊,2004),重组鸡IFN-γ在体内能明显抵抗球虫作用(叶秀华等,2004),重组鹅成熟IFN-γ可以诱导鹅巨噬细胞产生NO,并能抑制GPMV在鹅胚成纤维细胞中的增值,与AIV的HA基因在鸡痘病毒中共表达能够有效提高疫苗的免疫效力和降低病毒载体的毒力。此外,干扰素可以采用药物控释技术制作成胶囊或纳米粒子,与适宜载体结合,作为保健型饲料添加剂使用。由于γ-干扰素具有较强的免疫调节作用,可以开发用于体质弱、免疫功能低下的病畜。
γ-干扰素在动物疾病方面的作用研究很多,在动物营养方面却很少。如今,动物养殖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应激,比如冷应激、热应激、药物应激等,这些应激通常造成了畜禽的生产性能降低、胴体肉品质降低等。为了更好的解决这一问题,人们开始研究γ-干扰素对应激动物的影响。γ-干扰素在畜禽养殖业中的作用越来越被人们所认同。然而,阶段研究者特别是国内对该领域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仅限于该类基因的克隆和表达,很少涉及应用及其最佳给药途径、作用效果、作用机理等方面的研究。特别是γ-干扰素抗热应激方面的研究,在国内外尚属空白。
总的来说,目前γ-干扰素在中国畜牧生产上的应用仍然很少,基本还停留在基因诱导、构建和管理费用等基础试验中,且试验步骤大多借鉴前人的和国外的试验步骤,在基因表达方面相对比较薄弱,更不用说重组γ-干扰素大量生产,用于实践中了。因为生产成本太高限制了其广泛的应用。因此在基础理论和实践应用上仍需要进行大量的研究,应该探索更有效的基因表达体系,以能高水平表达γ-干扰素基因。但相信随着γ-干扰素进入分子学研究阶段,畜禽γ-干扰素的分子结构、来源、生物学特性和作用机理不断得到阐明,各种畜禽γ-干扰素基因得到克隆和表达,将给目前日益泛滥的畜禽疾病,特别是病毒性和肿瘤性疾病的防治带来新的曙光。尤其是在大规模生产的今天,应激越来越严重,由应激带来的损失也越来越多,人们正在寻找各种各样的途径去解决这一问题,比如开发各种各样的绿色的新型的饲料添加剂,在这些添加剂中γ-干扰素以其强大的免疫调节作用被人们不断关注和研究。根据目前畜牧生产和疾病发展以及对γ-干扰素的研究情况,应优先培育出抗应激的基因工程产品,以解决畜牧中的这一新兴的问题。